為你自己活一次~1152 鄭逸亭 處經理
-
列印
- 文/ 整理/陳惠萍
心理勵志書《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提到:「成功的標準,沒辦法由自己說了算。但幸福的標準,我們可以自己說了算。說穿了,幸福只建立在一件事情上,就是我們的感覺。」懂得生活,學習感恩,體悟智慧,謙虛幽默,為夢想不斷前進,在幸福中找到自己,這就是逸亭處經理,今天讓我們一起感受屬於她的「真、善、美」吧!
真–破除業績迷思,強調自我優勢
逸亭處經理強調,懂得看到自己的優點並放大,而非單看業績,是她給夥伴的觀念。而主管的職責為「推銷–訓練」和「增員–輔導」,逸亭處經理為我們歸納了兩個重點。如下圖:
她說身為主管業績好可以為自己加分,但非絕對,輔導及訓練還是得照做。業績是對自己負責,但主管職責是對底下業務員的責任,而不是把兩塊都綁在一起。當你持續傾聽、關心夥伴,將輔導及訓練做到位,這些成效都會大於個人業績,透過溫暖地關懷夥伴,可使整個團隊加分。而主管的身分其實是選手也是教練,兩者的比重要拿捏得宜,都要持續不斷地做,當中教練的比重甚至要更高,這就是我們發展組織的原因。
善–挖掘增員對象內心真正的動力
「傾聽增員對象的需要,了解他對成功的渴望,」是增員的首要步驟,逸亭處經理說在增員對象身上要多問,80%一定要主動詢問才能抓到他的需要,以及他成功渴望的是什麼?透過聊天打開心房,一來能增加你與增員對象的關係,彼此變得緊密,二來能抓到他的需求和動力,未來在協助他時,才能夠銜接,而不只是用刻板印象去評論對方的觀念,做增員必須常保開放的心,透過善的循環來挖掘對的人,這就是增員過程關鍵所在。
美–協助發現夥伴盲點
前面提到主管的角色就是教練,而教練的功能在於看到業務員的盲點,逸亭處經理分享,如果靠自己就能有優異成績,那為何明星球員們還是都需要教練,就像很多運動員麥克喬登或老虎伍茲的教練,球不一定打得比他們好,但卻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比賽前教練幫忙球員策畫每天要練習的功課,就如同我們每天的20/100分表,每天20分,每週100分,主管用過去的經驗值協助夥伴,引導夥伴透過角色扮演,找出自己的問題,不設限主管只能比自己強,而是進一步將主管當成演練對象,透過實際案例解說找出方法,藉此看見自己的不足。逸亭處經理認為避免自我成長空間變狹隘,就是從日常中看見生活美學,懂得相信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而不是只有FYC當指標而已,因為到處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人事物。
最後,逸亭處經理為我們整理了增員演繹的方式,期許更多主管能建立屬於自己的超強部隊。首先自己要設定好,既然做增員邀約,不代表對方就會立刻專職,也不代表他絕對是增員對象,當下只是先進入流程,就像今天送建議書,也不代表對方就一定會成為客戶,但可先進入推銷流程,才能知道當中的問題,哪些是真問題,哪些是假問題,不需要當下就取得對方的承諾,而是一步一步地讓他看到,在這個行業的機會和風景,使對方起心動念,循序漸進影響增員對象,在對方需要的時候,你將會成為改變他的力量,並成為他生命中的伯樂,共創彼此的機會與未來。
資料來源/業務訓練部 數位發展科 MOD達人秀 第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