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哲學與自由領導法則~專訪 1148 易彥廷 處經理
一、學歷:中原大學電機工程所
二、經歷:達方電子研發工程師
三、保險年資:第15年
四、目前組織人力:23組45人
五、團隊文化:
健康第一、家庭優先、工作為重、團結齊心
六、個人從業信念:
尊重自由、順勢而為,讓人願意走得遠、走得久
七、得獎紀錄:
112-113年增員頂峰論壇 業務主管組第6名
113年傑出333榮譽會 會員
113年高峰會議 會員
112年傑出333榮譽會 副會長
112年傑出333榮譽會 最佳組織發展第2名
112年週年慶 副會長在人身保險業中,有人因偶然踏入,有人則因堅持而留下。1148易彥廷處經理,十多年來歷經市場風雨與組織變革,在看似平凡的職涯路上,走出堅定的節奏。他語速不快,態度卻極為篤定,那是一種在風雨中依然筆直挺立的力量。
【從工程師到處經理】理性轉為彈性,轉職帶來的心態蛻變
他曾以工程師的邏輯看待世界,轉職保險業後才發現,這裡沒有標準公式,只有人性流動與情緒溫度。在達成高峰、週年慶業績競賽目標後,逐漸理解這個產業的深度與寬度,以及自己的不足。
「我覺得自己是聰明人,明白多聽、多看、多嘗試才是改變的方式。」他坦言,剛開始踏入陌生開發,充滿不安,曾在客運上主動攀談,也試過隨緣認識新朋友,靠著一股毅力走進市場,也走進人們的生命。這段經歷,讓他學會放下自我,更體會到謙遜學習的重要。他笑說,就算披上會長彩帶,也只是一次競賽中表現較好而已。「這世界永遠有人比你厲害,重要的是你能不能保持進化的心。」只要方向對,就算現在還不夠強,終究會抵達想去的地方。
從辭職到轉職,不過一個月,他便迎來第一位夥伴。這位夥伴陪他走過十三年,雖然晉升時間比別人來得長,但始終未曾離開,如今即將晉升業務經理。他感性地說:「有些人的成功不是靠衝刺,而是靠默默努力、穩穩地走過來的。」
【機會是自己掌握的】通勤路上的千人名單,果菜市場裡的競賽經理
沒有傳統背景,也沒有現成人脈,他初期的增員全靠陌生開發。當年住在中壢,每天搭乘國道客運往返台北,他笑說:「一張車票75元,不只是交通費,更是機會費。」他把每次通勤都當作開發的契機,主動與乘客交談、交換聯絡方式。「來回就是兩個人,一個月20天,就有40人,一年將近500人,4年下來,應該超過1,500人。」這樣的習慣,至今仍融入他的生活,就連與太太用餐時,遇見餐廳服務生,也會自然地啟動「陌開雷達」。不是為了業績,而是因為這是一種對人的熱情,也是一種與機會同行的方式。
這份對人的熱情,讓他在日常裡持續與機會相遇。他談起幾位難忘的夥伴:一位是在果菜市場買西瓜時認識的志豪業務主任;一位是在中原大學門口開發而來的庭妤業務經理,如今穩健領軍,是競賽榜上的常客,也成為他成處路上最穩固的戰力。他說:「陌開未必次次有收穫,但每多一次嘗試,就多一次可能。太專注在失敗,你會退縮;可誰知道,下次不是成功?」
【13年築夢】信念不變,方向不移,直到通訊處成立
回顧從民國99年入行至今的歷程,他說:「我從開始做保險以來,心裡想要達成的目標,其實從來沒變過。」儘管成立通訊處的目標原先設定在35歲完成,實際完成卻是41歲,過程中他深刻體會「努力很重要,但運氣也關鍵」。
他笑說,112年下半年業績大幅提升,是靠著長年累積的穩扎穩打,「那時因為太接近目標了,自然就激發出超過120%的能量。」成立通訊處之後,他沒有把這當作終點,而是新階段的起點:「我用不同的視野來經營壽險事業,接下來要思考的是,如何讓團隊更龐大、更系統化、更科學地掌握自己的業務節奏。」
【讓自律成為文化】陪伴年輕夥伴長大的「自由派領導」
面對以年輕人為主的團隊結構,他明白:制度太硬,留不住人;自由太大,難以前行。於是他選擇第三條路:用「節奏」管理,用「自律」代替紀律。
目前,1148通訊處每週一至週四維持制式晨會,但每到週五,他則鼓勵夥伴們安排自己的行程,可以選擇參加外部進修課程,也可以與保戶建立關係(例如約下午茶、回報投資績效),只要對個人成長或業務發展有幫助,他都全力支持。「不是我去盯大家,而是希望他們願意對自己的選擇負責,這樣才會走得久。」他說。
在他眼中,領導不是讓大家都一樣快,而是幫助每個人找到自己能夠穩穩走下去的步伐。「我更像是陪伴者,協助他們找到自己的模樣。」這樣的風格,使得他的團隊氛圍自由但有方向、彈性卻不散亂。
【組織策略】簡化流程,科學管理,價值觀傳承
來自工程師背景的他以邏輯與結構出發,從不將所有人套用同一個標準,而是根據每位成員的特質與家庭背景,建議適合的訓練與成長節奏。這樣的做法,也讓團隊裡出現了長期共事的夥伴。
他分享組織發展的兩大原則:「一是讓新人能夠產生業績,二是讓有能力的人願意發展組織。」他指出,推銷流程越簡化,就越容易複製,也越能幫助新夥伴建立自信。他將自己從工程師到業務的過程,濃縮成實戰訓練法,讓夥伴在市場中快速學會吸收、應用並活化技能。他認為沒有人天生就是業務,「業務是可以被訓練的,重點是流程要簡單,學得會,做得來,留下來。」
對於組織,他有更深一層的看法:「只做推銷的人,是在生存;但發展組織的人,不只生存,還能壯大,甚至偉大。」他強調,價值觀的傳遞,才是團隊能持續前行的真正力量。
「如果你願意再試一次,也許下次就是成功的機會。」
從通勤客運上的小對話,到團隊裡一位又一位成長的夥伴;從果菜市場的陌開,到成立自己的通訊處,1148易彥廷處經理的保險人生,不是一次大冒險,而是一連串小累積。而那張75元的客運票價,也不再只是他前往台北的車票,而是一張通往信任、成就與人生選擇的門票。
「我不是一步登天的人,但我一步都不跳過。」他這麼說。這句話,大概就是他領導風格的最佳寫照,以誠意與思考為每一位夥伴導航。他相信一位好的領導者,不僅讓人跟隨,更要讓人相信,自己也能成為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