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信任是什麼?
-
列印
- 文/ 資訊安全部
傳統安全架構中,人員在工作崗位上登入帳號後,便可以存取整個公司的網路。一旦遭有心人士竊取密碼時,就能夠存取所有內容。
零信任是一種安全概念,核心原則是「永不信任,總是驗證(Never trust, always verify)」。單一的零信任技術並不存在,有效的零信任策略結合運用多種既有的技術及方法,例如多重要素身份驗證(MFA)、身份與存取管理(IAM)、特權存取管理(PAM)及網路分區隔離,以實現全面的縱深防禦。此外,零信任也倚重最小特權原則等治理政策。
零信任架構建立在「攻擊可能來自任何地方,因此每次請求都不應信任用戶和裝置」的思維上,例如每次連接到系統的請求都必須加密,並經過身份驗證、授權,確保只有合法用戶才能訪問敏感資料和數據,同時也必須留下 log 紀錄。就像手機除了輸入開機密碼,也可進一步對通訊軟體、相簿等敏感資料設定第二層密碼保護,此用意即為預設 App 使用者非手機主人,即便手機在解鎖狀態下,也無法閱讀私人訊息或偷取私人照片。能防堵資安傷害擴大,如同即便小偷成功闖進大門,但你的皮夾、存摺、提款卡、證件全數保存在各自不同的保險箱,即便大門被闖入,但竊賊沒有每個保險箱的密碼,依然偷不走重要的資料,可將傷害降至最低。
金管會於113年7月發布「金融業導入零信任架構參考指引」,針對零信任架構提出實作方向如下,並要求保險業應於本(113)年度完成零信任網路導入計劃,提報董事會通過。
參考資料:
金融業導入零信任架構參考指引
https://blog.tpisoftware.com/smartm/zta/
https://www.microsoft.com/zh-tw/security/business/security-101/what-is-zero-trust-architecture
https://www.cyberark.com/zh-hant/what-is/zero-trust/
Microsoft AI image gene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