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企業獲利正向成長 主動參與不錯過
-
列印
- 文/ 安聯投信
在AI人工智慧、半導體與創新科技浪潮的推動下,台股近幾年來在國際舞台上逐漸嶄露頭角,2024年全年累計大漲 5104.29 點、漲幅 28.47%,在全球主要指數中名列第二強,僅次於美股那斯達克指數的 29.81%,更帶動台股市值衝上74兆元,締造歷史佳績。
根據證交所統計,2024 年台股創下多個亮點;首先,全年累計大漲5104.29點,創下漲點史上最大紀錄;其次,封關加權指數收在23035.1點,收盤創下新高;第三,台股市值衝上74兆元,亦刷新歷史紀錄。
就基本面,根據證交所和櫃買中心等統計,台灣上市櫃公司總獲利在2021年創下4.3兆元歷史高點後,2022、2023年連續兩年衰退,隨後於2024年在AI及半導體供應鏈的帶動下,進入企業獲利復甦循環第一年。展望2025年到2027年,預期台股進入獲利復甦循環,台股後市表現有望跟隨企業獲利成長腳步。
隨著台股企業獲利步入復甦循環,根據安聯投信台股團隊長年追蹤250家企業資料,預估2024年獲利增長約38%;電子、金融與非電金分別成長約32%、41%、65%;2025年獲利則預估持續增長約16%;電子仍維持兩位數成長、約27%,金融與非電金則因基期因素,預估分別衰退約9%、2%。
就產業面,2025年不論從供給面或需求面觀察,AI供應鏈及半導體產業成長幅度仍將遙遙領先其他產業。其中,消費性電子受歐美通膨較高影響終端消費者可支配所得下降,2025年雖因低基期關係仍可正向看待。
根據IDC研究資料顯示,晶圓代工產業未來逐年成長;此外,參考相關調研資料顯示,國際大廠可能加入摺疊機競爭;AI PC未來數年有望以倍數成長帶動供應鏈獲利躍進;而AR眼鏡的發展為意外亮點,亦可持續追蹤供應鏈及受惠廠商。
展望後市,以企業獲利正向展望為基礎,對未來三個月的台股給予正面預期,維持上升箱型走勢看法也不變。就策略上,AI供應鏈仍為投資首選。在市場對AI供應鏈已有高度預期下,明辨個別公司在供應鏈角色及競爭力仍扮演關鍵角色,建議持續聚焦具長期成長趨勢,以及關注公司競爭利基及產業供需狀況,同時留意評價面及未來展望。
AI硬體規格仍在變動,加上川普新政仍有不確定性下,企業獲利的預估波動性提高,評價面難免承壓;不過,台股供應鏈長期與美系廠商合作,加上地緣政治考量,預期仍將是美國布建AI的主要受惠者,先前因下游組裝良率不佳而使終端出貨量下修利空已大致反映,在市場錯殺過程中反而提供質優的零組件廠逢低布局機會,建議以公司競爭利基及產業供需狀況列為主要選股重點,依個股的評價位置及未來展望來決定持股比例。
可關注產業及供應鏈的發展方向,包括:CoWoS積極擴產有望帶動AI高速成長;GB200供應鏈傳出零組件及組裝良率不佳致出貨量下修;Rack減量供應外,會以NVL4形式出現;GB300導入超級電容及BBU模組,散熱及連接器產值亦有增加;HBM用量倍數成長;亞馬遜為降低對Nvidia的依賴度,自研晶片4Q24開始出貨。
在非電部分,原物料類股近期出現跌深反彈,但觀察終端需求並未明顯回升,而中國刺激經濟政策預期最快需等到元宵節後才有較明確方向,反倒是美國內需市場在川普就任後放寬限制,吸引外部投資是否可能形成原物料新的需求值得持續觀察。整體而言,美國經濟可望軟著陸有利於台灣相關外銷類股,台灣本土內需呈現穩健,企業獲利隨景氣復甦朝向正面發展,挑選具長期成長趨勢及供需出現缺口的類股將是不變的選股方向。
至於在國際情勢上,美國總統川普就任總統,市場密切注意其上任後是否履行競選承諾,但初步觀察雖關稅仍是談判手段,其政策施行節奏仍以美國內政優先,尤其針對目前台商主要生產基地如中國及東南亞並未推出市場意料之外的新政策,有利於市場投資信心恢復。
安聯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 地址:台北市104016中山北路2段42號8樓 | 客服專線:(02)8770-9828|110金管投信新字第013號【安聯投信 獨立經營管理】|本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境外基金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之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或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中查詢。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基金投資地區包含中國及香港,可能因產業循環或非經濟因素導致價格劇烈波動,以及市場機制不如已開發市場健全,產生流動性不足風險,而使資產價值受不同程度之影響,投資前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有關投資風險之說明。新興市場證券之波動性與風險程度可能較高,且其政治與經濟情勢穩定度通常低於已開發國家,可能影響本基金所投資地區之有價證券價格波動,而使資產價值受不同程度影響。投資人因不同時間進場,將有不同之投資績效,過去之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若有將新聞稿再製編需求者,謹請以本公司所公開之資料為主,勿為誇大或不實之報導。本文提及個股僅為說明之用,不代表基金之必然持股,亦不代表任何金融商品之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