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經市場分析與展望
-
列印
- 文/ 復華投信
關稅威脅下,美債避風港地位動搖?
2025年4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美股應聲重挫,投資人對全球貿易戰和經濟衰退的恐慌情緒迅速蔓延。與此同時,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短期間飆升近50個基點、債券價格快速下跌(圖一),並未展現其避險特性。對此,市場討論的焦點主要在於關稅帶來的通膨威脅、對美國資產信心下降帶來的去美化壓力以及技術面、籌碼面等因素,究竟在川普關稅政策威脅下,美債是否仍具投資價值?下文將進入深入分析。
圖ㄧ:以上資料為舉例說明,不代表未來實際績效。資料來源:Bloomberg,2025/4/30
雖然關稅帶來短期通膨風險,但持續性的高通膨不太可能發生
美國公債大多為固定票息,倘若通膨率長時間保持在高水準,將侵蝕債券投資人收到的實際價值,因此判斷通膨風險為債券投資重要的一環。雖然理論上關稅屬於一次性的物價上漲,但在後疫情時期(2021~2022年)供應鏈瓶頸帶來物價上漲壓力時,最初也是如此判斷,然而最終事實證明,高通膨的持續性比多數人預期還久,因此本次面對關稅威脅時,人們不敢再輕忽通膨風險。
對此,我們認為,雖然美國對進口商品加徵高額關稅將帶來短期物價壓力,但從長期來看,持續性高通膨的風險相對有限。首先,後疫情時期,美國勞動市場因缺工與搶人才的壓力,帶動薪資快速上漲(圖二),並進一步推高通膨;但現今情況已有所不同,關稅帶來成本上升壓力,企業在招聘與薪資方面應會變得更加保守,薪資與物價螺旋上升的通膨風險或將難以形成。其次,川普積極推動政策壓低油價,例如增加國內能源開採及施壓OPEC增產等;油價作為通膨的重要驅動因素,其價格受抑制將有效限制通膨上升(圖三)。
圖二:美國亞特蘭大聯準會薪資追蹤年增率及職缺數/失業人數。以上資料為舉例說明,不代表未來實際績效。資料來源:Bloomberg,2025/4/30
圖三:西德州原油價格及美國CPI年增率。以上資料為舉例說明,不代表未來實際績效。
若美債市場失能,美國政府將提出措施應對
本次美國公債殖利率異常波動的主要原因,事後推測是關稅政策引發市場劇烈波動、避險基金被迫平倉交易,導致做為避險資產的美國公債短期內遭到大量拋售。展望後市,若市場因恐慌情緒或外部衝擊導致美債異常波動,美國政府和聯準會具備多種工具可穩定局勢。
首先,聯準會可能迅速終止量化緊縮,也就是不再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甚至重啟類似量化寬鬆的措施,通過購買債券的承諾,穩定市場信心並注入流動性。其次,監管機構可能放寬對銀行的資本計提規定,讓銀行與造市商能持有更多美債,緩解市場拋售時的流動性壓力。此外,財政部也可能採取積極措施,例如回購流動性較差的公債,改善流動性。
總體而言,美債市場暫時失能的風險雖無法排除,但美國政府與聯準會亦可透過貨幣政策、監管調整與市場操作來穩定局勢,確保美債市場回歸穩定。
倘若未來經濟衰退風險升溫,美債依舊可做為資金避風港
總體而言,關稅雖帶來短期通膨壓力,但在就業市場降溫、油價受到壓抑及聯準會仍維持偏緊的貨幣政策下,持續性高通膨風險仍低。後續雖然美債短期仍將受到籌碼面與市場情緒而有波動,但長期而言,美債走勢仍將被美國經濟基本面所主導,目前美國經濟雖略有降溫但仍大致穩健,故配置上仍建議以風險性資產為主,但倘若未來經濟衰退風險升溫,美債將可做為資金避風港的選項。
以上資料為舉例說明,不代表未來實際績效。
本資料係由復華投信提供三商美邦人壽建議及參考,內容不得轉載、複製或對外公開